《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
《父亲、树林和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篇课文。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蕴含着“我”的护鸟心愿。
赵老师选择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上赵老师借助三个清晰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汇报了课题中“父亲”、“树林”、“鸟”三者之间的关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
第一个活动是学习生字词和内容梳理。在这个环节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赵老师让学生学习掌握用“组词法”理解陌生词语的意思。赵老师在生字教学环节做得非常扎实,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去读去发现去尝试,在发现尝试的过程中,学生识记了生字也掌握了方法。
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感悟体会父亲对鸟儿的喜爱。读一读,划一划,圈一圈,清楚的活动指令让学生明白了读书的方法。赵老师非常关注关键词的体会,学生读“望了又望”、“闻了又闻”、“雾蒙蒙”、“幽深”等短语感受到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也从词语之中感受到父亲对鸟儿的喜爱。同时也让学生在朗读发现中明白课文的一种写法“表面写其他事物,实际上是突出父亲对鸟儿的喜爱”。
本堂课教学目标清晰,结构清楚,重难点突出,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这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赵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遇到难题她总是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去方法。她非常具有大语文的观点。课堂上不只是关注于课文本身的内容,更关注借助课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借助教材教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