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清华物理系刚成立时,只有一位教授,就是叶企孙,20世纪的中国没有培育科学的土壤,他就凭一人之力一点点播种。他为清华请来最好的老师,并让贤院长与主任之职,他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特点,并因材施教规划他们的学科方向,两弹一星的领军人物几乎都是叶企孙的学生,而他本人却清苦一生。
同时代的陶行知191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归来,他放弃了教授的职衔和待遇,回到晓庄创办乡村教育,他说他的目标是让中国的劳苦大众都读书识字。在被国民政府逮捕期间,他依然心系教育,在上海创办工学团,抗战爆发后,他有感于战后重建需要一大批人才,创办了重庆育才学校。1947.7.24下午,陶行知卖字为育才筹集经费,连续写了五个小时突发脑溢血去世。
家国情怀面前,有人眼光向上,培养国家栋梁,有人眼光向下,心系劳苦大众,一个办大学教育,一个办乡村教育,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教育者的良知,共同体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德情怀。所谓教育者,知如斯,行如斯。
我们薛小就有这样一位老师,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校园,在一年级13班的教室里,包红玲老师早早进班,等候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傍晚放学,我们仍然能看到包老师在教室里耐心辅导学困生的身影,夕阳的余晖洒在教室里,显得格外耀眼!
严和爱是她的教育风格,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是她的教育追求。活跃的课堂,飞翔的思维,她教会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做人。她不仅懂得教人乐学,也懂得教人乐活。这就是我们青春洋溢而又无私奉献的包红玲老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