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写的。在书中,卢梭具体将教育按照儿童的成长规律分为四个时期:0~2岁的婴儿期,2~12岁的儿童期,12~15岁的少年期和15~20岁的青年期。
卢梭认为,人的教育分为自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公民的教育,只有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自由而独立的人,才能进行社会和公民的教育。所谓自然的教育就是智育、德育、体育和情感教育等一切教育都要遵循人类的本性,使人的身心能够得到自然的发展。同样,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天性得以保存,在面对特殊情况和困难时,才不会惊慌失措,并总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进入社会成为公民的时候,才会做一个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倘若非要让西瓜地里长芝麻,桃树上结李子,戕害自己的狗、马和奴隶,破坏所有事物的本来面貌,讨厌一切自然生长的东西,那么对人也会如此:训练人就如训练马场里的马;非得像对待花园里的树木一样,把人弄成自己喜欢的扭曲模样。
教育会给我们刚出生时没有但长大后会需要的东西。这种教育,我们或者从自然中获得,或者从他人身上学到,抑或是从事物中得到。我们的才华和各个器官的发育,都是自然的教育;如何使用这种才华和发育,就是他人的教育;从影响我们的事物上得到的经验,便是事物的教育。
自然的教育不能控制,“只能部分决定事物的教育,真正能完全控制的教育就是他人的教育。虽然如此,我们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试想怎么能把一个孩子周围所与人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控制起来呢?”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让周围环境成为他们成长的障碍,会判断自己的感觉。三种教育也应相互配合。
孩子就像要保护的幼苗,需要保护,遵循自然,让孩子自然生长,也要遵循自然法则,磨炼孩子,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成长,母亲的责任和父亲的责任也必不可少。
书中作者独创的观点、精辟的论述、精美的辞藻、细腻的思维让人折服。全书贯穿着无数教育经典名言,处处蕴涵这真知灼见,闪烁着独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卢梭以平等博爱的心怀教育他的爱弥儿,这个假想的孤儿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强迫的自由世界。
希望能清醒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我们的孩子心贴近自然,让他们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