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人物描写一组》反思
发布时间:2020-05-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琪

《人物描写一组》有三部分构成。第一篇主要体现人物动作,第二篇体现的是动作和神态,第三篇体现的更多,有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外貌等。我们说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利用《摔跤》这篇课文,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法的指导贯穿如终:从课始的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到课中的指导学生抓人物动作,运用比喻等方法的学习,再到最后学习运用语言。今天从这堂课看来,教材文本引领与击活了学生们头脑里的已有知识,整堂课中学生表达的许多语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想,就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语言也在推动着语文学习的过程。

1、抓文本语言的“亮点”

课文中优美规范的语言往往是课文的情理意蕴之所在。抓住这些亮点语言研读,有助于学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进行语言积累以及语感能力的培养。如设计的《摔跤》,文本语言亮点有二大处,一处是“儿化音”,主要通过朗读来感受;由于南方口音的影响,使得“儿化音”成为本课的难点。但今天这堂课我感觉没有很好地突破,学生学文时对儿化音的朗读还出错。另一处便是人物动作的描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主要通过想象、朗读、动作表演、写话等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运用。

2、寻文本语言的“空白点”

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和“空白”。这些空白恰恰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我们应引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如《摔跤》中,对于“虎势儿一站”这个词,我就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挖掘词语背后含着的意味。让学生明白遣词造句的重要性,语言运用的精妙。

3适度“弹离”,主题拓展

以文本为中心,结合生活资源,适度开发,巧妙整合,完成资源最优化。以《摔跤》为例,我运用了生活资源——电影《小兵张嘎》,又巧妙地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看摔跤的电影,写第二次摔跤的经过,文本语言及时得到运用,实现了资源对语文教学的优化作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