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读《教育的情调》有感
发布时间:2020-08-21   点击:501   来源:原创   作者:高琪

读《教育的情调有感》

暑期读完《教育的情调》一书,我不禁问自己我要做怎样的教师呢?我不做园丁,也不是蜡烛,更无法加工灵魂。如果可以我愿意做花田边的守望者。守望每一朵小花的绽放,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合上书本,细细思索,师生之间相处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怎么建立呢?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的概念比较模糊,关怀的度又不知该如何把握,怎么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借用心理学上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来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新型信任关系。在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时,对辅导老师的态度有这样的要求: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如果我们将这样的态度引入我们的课堂,引入我们与学生的日常相处,是不是会有别样的风景。

一、       当尊重进入我们的课堂

尊重意味着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让尊重真正进入我们的课堂,其意义在于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通过营造这样的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接纳而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

二、       当共情成为一种习惯

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说的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在和学生相处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班级中,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每个家庭的不同教养方式教出了不同的孩子。面对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的孩子,教师要用不同的方法,只有孩子觉得被理解,被关注,他才会真正向教师敞开心扉。

三、       当积极关注成为评价学生的方式

当老师的都有这样的习惯,很容易发现学生哪怕是很微小的不良行为、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生活方式,并对这些不良进行批评教育,却很少能发现学生不起眼的小优点。而积极关注却要求我们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好的行为、好的习惯、甚至是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优点,因为通过积极关注,不但让老师看到学生的优点,更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他们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会对学生的转化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而信任正是联接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纽带,老师无条件的信任自己的学生,学生信赖自己的老师,这会是多么和谐的师生关系啊!我希望,在我守望的这片花田,无论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还是清雅脱俗的茉莉;无论是阳光向上的向日葵,还是默默无闻的满天星。都能积蓄自己的能量,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花朵。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