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重”,促成长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虽已从教十余年,却未曾感觉教育是件简单的事,反而会不自觉发出这样的抱怨:现在的教育真是太难了,课越来越不好上了,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但李希贵老师却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他为何如此洒脱?怎样像他一样从容教育呢?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一共有四个章节,李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路程,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把教育的真谛娓娓道来,触动读者心灵。
一、重视阅读,滋养心灵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李希贵老师说:“我真正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教育的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作为老师,要坚持阅读,更要带动孩子阅读。广览博读,正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形却走的是与之相反的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缩短语文教学的时间,开设阅读课,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指导学生读相应的书,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基。
二、尊重他人,激发内驱力。
杜威说,在人类所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最为强烈。让人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教师受到尊重了,他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就越高。孩子也是一样。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开始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时候,也就是他自觉开启心智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用多元的观点来看孩子,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荣耀,小草有小草的幸福。
三、注重体验,提升思维。
李希贵老师说,体验,只有体验,才能让学生有这些刻骨铭心的东西,才能让学生有这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思考。人生是由无数“第一次”组成的。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更多地给学生提供“第一次”的体验,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寻求“第一次”的体验,这样的经历会影响学生一生,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时代和光怪陆离的社会。不要把这些都留到学生踏上社会之后。那样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使命没有很好地完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体验、活动体验,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思有所成。
希望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重视阅读,尊重他人,注重体验,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成长自我。当然,李希贵老师的这本书中传递的教育智慧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反复阅读、品味,实践。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一份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