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尊重理解,携手共进
发布时间:2020-08-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宏露

尊重理解,携手共进

李希贵校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记述了他四十年的教育经历,在不同的岗位中,他是如何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探索教育、管理的途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只能读懂其中的一部分教育理念,正如书中所说,人们所看到的,都是他能看到的人们所听到的,都是他能所懂的”。而阅读的意义正在于此,能够看到些什么的可能有了能够听懂一些什么的基础

正文还没开始,“楔子”部分就深深吸引了我。短短的六篇小故事记叙了长辈和亲友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尊重、热爱知识的爷爷在“我”心中播下了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种子,做事讲效率的母亲培养了“我”良好的做事习惯,沉稳淡泊的父亲让“我”拥有与之相似的秉性......可见,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成员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家人之间相濡以沫、融洽的氛围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土壤,教育从这里萌芽。

当了老师之后,我总能听到同事之间关于家长不教育孩子的抱怨,事实上我也经常这样抱怨。似乎问题都出在了家长身上,只要家长教育学生,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直到我读到这句话,“家长不是在具备了家教素养后才成为家长的,也不能等到孩子长大定型、家长悟出了家教得失之后再对孩子‘回炉’”。这句话虽不至于让我醍醐灌顶,但确实让我开始思考。

作为老师,我们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孩子自身的成长,而且也会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轻松不少。但是,现实好像总是不尽人意。当我停下抱怨,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时才看到自身的偏见。教师眼中的家庭教育带有太多职业偏见,总是希望家长能像我们教师一样教育孩子,精通而又专业。但是,家长不是老师,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正如李校长所言,“我的长辈和亲友中没有人做教师,没有人懂教育。但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地生长”。家庭教育不就是这样吗?父母长辈没有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但却一直以成年人的真善美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生命。这种不是教育的教育,便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不是每位家长都能言传身教,而学校和教师的存在是为了“锦上添花”,更是为了“雪中送炭”。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父母与老师、学校的联系甚少,大概只有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吧!那时候,没有家长群,也没有家委会,学校和家庭、老师和父母的联系是非常少的。而如今,家庭和学校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家长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不是在具备了家教素养后才成为家长的。不少父母由于缺少教育素养与教育能力在孩子教育上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孩子的成长是一条只能向前的路,不能等到孩子长大定型、家长悟出了家教得失之后再对孩子“回炉”。所以,教师,作为专业教育技术人员;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基地应该对父母的家庭教育给予支持和帮助。与其轻易地去评判一位家长的得失,不如伸出援手,携手共进。

李校长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我想,就从这里开始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