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师节有幸参与了六年级小说类课文为主的研讨课,使我受益匪浅。
在两堂课的教学之中,两位老师都能抓住课文重点,突出主体,同时做到教学板块清晰。小说类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教学难度较大。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际情况和薛校长的评课,我对小说类课文的教学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情节作为小说的三要素,是揭示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方式。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实际上其发展和走向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课文想要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就必然安排相应的故事情节,因此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应紧扣故事情节,并把人物置身于情节之中。在《桥》这篇课文中,紧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使老村长的形象更加立体。
环境对一篇小说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线教师往往忽略了环境描写与人物活动背景的关系,将环境分析与人物的解读割裂开,导致人物形象与大的社会环境脱离。就《穷人》而言,是发生在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人们生活在旧社会的黑暗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渔夫和妻子毅然决定收养两个孤儿,贫穷人们的高尚品质更为我们折服。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著作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化,将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和环境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小说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