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次组内教研活动评课稿
昨天,有幸聆听了六年级王倩倩和牟小青两位老师执教的课堂。两篇课文选自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王倩倩老师执教的《穷人》的第一课时,她希望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王老师的这堂课上得很成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一、整堂课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在讲课时把字词句的训练,句式训练,标点符号的运用。人物描写等方面内容穿插在教学中,让人觉得不空洞。整堂课节奏明快,水到渠成的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注重人物的心里活动。从桑娜的心里活动变化过程中体会她的品质,老师先让孩子们读课文,找找哪些词句是描写桑娜的心里变化的。再让他们细细品读这些句子,通过学生的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从句子中体味到桑娜矛盾、担忧、忐忑、坚定的心理变化过程。从桑娜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中感受到她的善良、爱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王老师的课也体现了阅读课中书声琅琅的场面,通过默读,角色朗读,在读中促学,在学中促悟。带领学生边读边感悟当时的心情。
三、课堂上老师富有激励生动的语言技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敢说、有说、会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实现了语用视野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文脉清晰。在梳理课文内容时,王老师紧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展开教学,把重要的段落单独拎出来,突出了重点,彰显了小说这种文体意识。
评课阶段,薛校长对文章进行了再次梳理和对整单元教学的整体指导,让我受益匪浅。薛校长建议情节和环境双线并进,让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再让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又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