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一课时评课稿
课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科学道理蕴含其中,充满情趣,孩子们很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杜老师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本组的主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孩子们课上在对于传播种子的方法进行讨论的时候体会自主寻求答案的过程;课上杜老师抓住诗歌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进行朗读的指导,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多读,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这节课的亮点稍作梳理,以供本人日后学习和借鉴:
一、 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命的起源十分有趣,从课题的中,引领孩子感受生命的奇妙。提出课上的要求,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国、大自然的奥秘。这样的引导,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到了文本中。
二、 以语言训练为重点开展教学
1、积累语言:纵观整堂课,杜老师引领学生积累了正反义词,进行归类联想识字练习,并进行了“如果”句式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有新的增长点。
2、理解字义方法多样:引领学生结合偏旁理解字义,并寻得规律,如“娃、挂”;引领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四海为家”;结合图片理解“豌豆”和“豆荚”,这些设计源于杜老师对二年级段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的准确把握。
三、用读、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杜老师让学生自读自悟这几位植物妈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再自由交流。在学习课文时,重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蒲公英妈妈的这一段,抓住“降落伞、纷纷”等词去感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体会,为第3、4小节的学习作好铺垫。这样的读、悟结合的方法,孩子们易于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练习也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