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树之歌》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9-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董梅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这首儿歌篇幅短小,共四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近儿童生活。

教学时,我首先采用了谜语导入,引入课题。然后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练习了几道题检查了预习情况,根据做题反映的情况设计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并重点讲解杨字的笔顺以及书写,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接着又创设了要去大自然中欣赏树木的情景,把学生带入到大森林的情境中,告诉他们森林里又很多的树木宝宝,但这些树木宝宝非常调皮,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相机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并要求四人以小组合作学习,一个人读,三个人画每一种树木的特点,完成后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出示各种树木图片,让学生对这些树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在此环节中,重点指导仿写比喻句、了解松柏四季常青的特点、桦树默默奉献的精神以及“活化石”,学完儿歌后,又在教师机上出题测试,让学生在学生机上答题并上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接着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仿写儿歌,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我采用的是男女赛读,小组赛读,最后由创设了让大家一起在大森林里唱歌跳舞的情境,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儿歌。
   学完儿歌后,对儿歌进行了拓展,让他们观察了几幅破坏树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树木的作用以及树木的重要性,倡导大家保护树木,保护大自然。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学生对我重点强调的杨字掌握较好,而其他的生字有些不到位,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在板书设计方面有所加强,板书较乱,没有条理性。在学生续编儿歌的过程中指导不到位,感觉有些仓促。在课堂上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不够自然流畅,而且在评价回答问题孩子的语言上有待提高。
   今后我一定会吸取经验教训,多向老教师学习,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更丰富,更符合孩子的知识需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