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我们一直在学习there be 句型,这应该是五年级最简单的语法知识了,但是学习了将近一个月,孩子们还是一知半解。以下我将对Grammar time板块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及时反思,积极重构。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我们老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只有对自己获得的经验进行不断地深入思考,对获取的原始经验进行审视,修正,强化等思维加工,才能使之得以提炼和升华。在第一次教授Grammer time板块时,因为没有经验,我是完全根据原有的课件走的,但结果不尽人意。一节课上下来,思维完全被课件牵制着,所有学生都听的迷迷糊糊,我自己也觉得没讲明白。于是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构。最后决定再上一次Grammar!第二次上课,没有用课件,而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让半数的孩子了解了这个句型的结构与运用。
二、注重启发,激活思维。
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在第二次上Grammar板块时,我先写了几个there be 的句子:
There is a cake on the table.
There is some soup on the table.
There are some cakes on the table.
然后让孩子们玩一玩“找不同”的游戏,并让他们积极的讨论,自己找出there be句型的结构和用法。最后他们自己得出了结论,这个句型结构是:
There is +可数名词单词/不可数名词+地点。
There are +可数名词复数+地点。
接着我让他们根据自己得出的结论翻译句子。这时,已经有大半学生能够自己根据教师的布局造句了。
语法教学之路还很长远,虽说有一些成效,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掌握和作用,我还应该多思考多取经,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