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0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0-10-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董梅


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周听了孙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收获颇丰。

一、脉络清晰,主题鲜明

本节课,教师依据学情和单元目标,紧紧围绕“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充分阅读阅读文本。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抓住种子在不同阶段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文本,理解句子“那一定会很好”的不同内涵。巧用思维导图式的卡片设计,延续精讲课文习得的方法,理清文章线索,把握主要内容。整节课的教学步骤有条不紊,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让孩子们在反复的品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二、注重学法,夯实基础

教师在学生自读文本的过程中,不管是生字词的学习还是文本的阅读,每个环节给他们的要求都非常明确,帮助他们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一些细节的处理也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当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教师没有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直至达成一致意见等等。

三、展开想象,有层次

边读边想象是本单元要落实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有机地将读书与创造思维结合起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续编故事,木板还会变成什么?让他们切身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想象中获得启示。明白童话故事必须有依据,有层次。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