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我聆听了赵丽倩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受益匪浅。《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赵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几点值得我日后学习借用:1、童话导入,聊童话,说童话,通过童话导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2、自读自悟,体会可怜,教学中赵老师交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从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抓住文中句子谈自己的体会,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图片等,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我们还聆听了孙洁老师的《那一定会更好》,孙老师紧紧围绕“想象很丰富,想象有依据,想象有层次”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读文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启示。如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种子在泥土中的难受及生长时的努力,体会愿望的实现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车装着东西跑来跑去的快乐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却还给人们提供方便,感受它们在奉献中获得快乐的心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读童话中受到启示,这也就达到了童话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