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整个单元围绕“爱国情怀”展开,要求学生一是能结合资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所以,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紧紧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展开教学。
一、资料运用的价值
“搜集资料”的要求在部编本教材三年级就开始涉及,从三年级的“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到四年级的“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到现在五年级的“能结合资料,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从低阶到高阶,学生不仅要搜集资料,更要学会整理、提取、整合、内化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展示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教学刚开始的视频展示,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圆明园的辉煌;教学中圆明园建筑的一系列照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教学接近尾声时,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破坏的资料,让学生对此野蛮行为义愤填膺,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在教学时,不忘让学生进行资料的补充。
在教学本课前,布置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背景和圆明园中的建筑进行了预习。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同学搜集了资料,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停留在资料本身,并没有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和内化。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在这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二、重点段落的教学
本课的段落非常清晰,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从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和文物三方面介绍了圆明园,其中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时本课的重点。第三自然段列举了很多圆明园中的建筑,但是这不是简单的罗列,作者有方法、有质量地进行了举例。四组对比性列举,从建筑的大小差异,是静是动,是仿还是造,是中还是外,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圆明园中的建筑进行了整理和概括。句子与句子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句号与句号之间的关系多么密切。
在本课的教学中扔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憾,一是没有给予学生对资料整理的指导,导致学生搜集的资料不能很好的运用,还停留在资料最浅的层面上。其次,没有给予学生较好的朗读指导,朗读一直是我们班的弱项。爱国情感的激发不仅要通过资料的展示和体验,更要通过一次次有感情地朗读。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在这两方面有更好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