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评课稿
10月29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一年级语文老师于露老师和徐婷老师执教的《四季》一课,感受颇丰,接下来我主要针对于露老师的这一节课进行点评:
一、抓住学段重点,紧扣识字教学
整堂课,于老师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态亲切,尤其是对识字教学,她投入了大量时间,落实的比较到位,教学体现了年级特点,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得调动起来。 识字教学是重点。识字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广泛的阅读。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活动刚开始由游戏逐渐向课堂学习过渡,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强,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要求的识字量大,而学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差。在识字教学中,于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有趣味的教法,创造性把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天”时,于老师能够结合生活所见,让同学们通过“天窗、天桥”等事物、摸一摸“天灵盖”来加强对天的理解,并拓展了“前天、昨天、今天、明天”这样的词语加强对“天”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扎实有效。
二、注重阅读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在课文的学习中,她带领学生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整堂课中于老师采用指名读、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并且在教学中于老师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明白指读和捧读的区别。但个人认为可以减少教学环节,加强朗读训练。低年级除了字词教学外,要教会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年级学生因理解能力有限,对于句子的节奏把握不够好,断句不够正确,需要加强训练。
“课堂教学是老师行走的大地,探索的一片森林。”相信经过时间的锤炼于老师课堂的一定会更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