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盐放到水里》课后反思
本课是低年级“溶解现象”学习的延续,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和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学会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易溶解物质和易溶解物质,在实践探究中学会“固体与水混合与分离”。
第一部分把沙子、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观察将沙子和盐放水中的现象,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前概念,很容易引出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为下一个活动“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做铺垫。
第二部分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这一部分是典型的对比实验,从这里开始学生将学习用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盐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典型的对比实验,从这里开始学生将学习用定量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点涉及到根据探究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中的“不变因素”和“可变因素”等技能的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猜测,提供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探究。
第三部分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这是溶解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溶解性”、“饱和溶液”等概念学习必要的科学经验积累,以这一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训练他们思维和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这是溶解概念的进一步延伸,是“溶解性”、“饱和溶液”等概念学习的必要的科学经验积累,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了溶解现象和本课研究了影响溶解速度因素后,以“探究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为载体,学生在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训练他们思维和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在上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对于课堂把控能力还需不断学习和加强,多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不够连贯,还需考虑预设的时候想的再周到一些。还需多听师傅的课程,坚持听一节上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