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1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0-11-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静琪

11月26日下午,三-六年级语文老师在奥园录播教室聆听了方诗琳、朱彤两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两节研讨课。课堂朴实而精彩,听后既有感触,也收获良多。

两位老师立足单元整体,选择了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一单元的两篇课文,分别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爱国”,让学生通过读人物故事,体会其爱国情怀、民族气节等,语文要素是根据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

两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远,教师在教材解读上也较难把握,但两位老师态度认真严谨,反复磨课。总的来说板块清晰,教学过程流畅。下面我对朱老师的这节课进行简单的点评。

一、这节课资源比较丰富。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教师能及时捕捉资源。课堂上教师联系生活,问学生中国的赔款相当于现在的40万,如果你有了这笔钱,能做什么?在贴近生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中国当时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从而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的评价很有针对性,语言诙谐有趣又不乏严肃。2、教师能及时地整合学生资源。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学生回答的同时,老师将这些资源进行归纳,梅兰芳的生平、地位、代表作等方面介绍,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有方向、方法。3、引入资源要有质。两节课都拓展了相关诗句。那么怎样在课堂中教给孩子,才能更能引发他们的共鸣呢?这也是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板块的推进有层次。教师一开始导入颇有新意,吸人眼球。接着,以时间轴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主要事件进行概括,最后让学生借助时间轴,连起来说说整个事件,总结出梅兰芳为了祖国宁可舍弃钟爱的艺术、富有的生活甚至宝贵的生命……这样层层递进,感悟梅兰芳的民族气节。思路很清晰,但在课堂的实际推进中,这种层次展现的还不够明显。两点重建:在学生概括时引导其自由发挥的同时,有条理、层递式地概括,教师在板书时也展现层次,这样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会更深刻。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学习两位老师的闪光点,尽力改进自身不足,不断自我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