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参加了四年级组承办的教研活动,现场观摩了方诗琳和朱彤两位老师的语文课。最后在薛校长的高位引领下,我有以下反思:
1、搭好问题支架,让学生学习有明确抓手
在第一堂课方诗琳老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有这么一个教学设计过程,方诗琳老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概括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将这个问题设置成根据情况的表格或者根据时间来完成问题,那么会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丰成果。同样,在朱彤老师的课堂中,利用时间轴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在极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方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也可以采用任务关系图的方式来进行概括。如让学生找出事件里的出现的人物,将人物的关系、对话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这样学生也能更好的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2、结合课堂生成情景,及时给予反馈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课堂中我最害怕出现的就是学生的回答与我备课时预设的内容有很大出入,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急于引导学生说出我想要的答案,从而推进课堂教学。有时就会产生严重的替代现象。在听了朱老师的课之后,我意识到自己在日常课堂中忽视了学生课堂生成情景,太过想要预设自己的答案,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为学生搭好支架,促进深度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学生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要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因此,支架式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一方面能帮助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让他们的学习有抓手,让他们能更好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