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婷婷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这篇文章,我在三年级两个班分别执教,二班讲完,在学校领导 和听课老师的指导下,又完善了教案,在一班又讲了一次。下面说一下我执教本课的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特有的美丽,上课伊始,运用电教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他们看得非常投入,被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于是趁热打铁,谈感受引出课题。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内容的时候,有些词语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感受“汇”、“浸”、 “千万缕”、“利剑”的用字优美时,学生对这些词语难以抽象想像,运用多媒体,学生在享受美图的同时又理解了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举两得!

二、学习写法,先教后放,循序渐进。

        这节课虽然课堂容量较大,但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写作方式上基本一致,于是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时,主要指导教学“春天和夏天”的段落。指导学生先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再通过找关键词和句子理解这些景物的特点,最后读出感受、积累语言,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两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地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指导,之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并对重点词句加以指导点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学习方法体现“教、扶、放”的原则,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