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以“新年”为主题情境,以迈克、海伦和约翰叔叔的交际话语为依托,通过唱、说、猜、听、看、读、连、论、演、秀等活动,学习、运用、巩固玩具类词汇与赠、收礼物时的交际用语。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设计、目标达成情况以及课后反思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这节课。
一、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歌曲创设新年的主题情境,在师生交流、自由表达和生生互动中,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a doll, a ball, a robot, a car, a CD; 能听懂、会读、会说句型:Happy New Year! What’s this/that? It’s a/an...。
2、通过观看课文动画,学生能初步了解文本。通过阅读和匹配练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文本大意。在看一看、读一读、连一连、说一说中学会表达礼物的所属,体会与他人分享快乐的美好情感。
3、通过讨论,学习This is for you./It’s for...等赠礼语句,滚动运用Thank you./How nice!/It’s...等收礼用语;通过角色扮演,在巩固语言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4、学生能朗读、表演文本内容;通过师生评价,强化所学语言,为语言输出做准备。
5、学生能联系生活,用所学语言分享新年礼物,培养他们乐于分享、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
6、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中西收礼文化差异。
二、目标达成情况
1、通过单词学习、句型交流和chant这3个教学活动,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目标词汇和核心句型。
2、通过观看动画,学生能了解大意,通过阅读文本并完成连线练习,学生能用语言表达礼物的所属,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3、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思考赠礼和收礼的表达方式,学生能灵活运用核心词汇和句型,并滚动运用所学,丰富了语言。
4、通过读一读、演一演文本,学生所学语言得到了强化。
5、通过赠送礼物,学生能积极运用本课所学知识。
6. 通过对比,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收礼文化差异。
三、课后反思总结
1、亮点:
(1)创设情境,主题教学。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新年”的主题情境,将文本内容和现实课堂有机融合于新年的情境,使英语学习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2)小组学习,锻炼思维。本节课设有多个小组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习得知识、活用语言。
2、问题:
(1)学生的发散思维还不够。当问“What would you like?”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在书下的几个单词,没有想到礼物还可以送衣服、食物、文具用品等等。
(2)由于课堂活动比较多,时间控制不合理,最后的语言拓展只有1组学生展示。
(3)学生的语言输出还可以再丰富一些,如a green car,a blue doll等等,教师还可以再细致引导。
(4)最后分享礼物的环节,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生喜欢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礼物进行语言交流。
(5)教师的指令语还应该再清晰一些。如在选择一幅图表演赠礼和收礼的时候,我的要求是选择一幅图,发言的一组学生说了3幅图。
本节课我在三(3)班试上过1次。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不会根据图片的大小来确定this和that,所以对话和chant环节出现的问题较多。因此,正式上课时我特地让学生观察图片的大小,判断是用“What’s this?还是“What’s that?”学生基本能准确地运用。其次出现的问题是单词、句型环节花得时间较多,所以一节课只上到表演课文。正式上课我加快了上课的节奏,学生和我配合默契,所以进度较快,能把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