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他讲叙的是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安徒生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他对贫苦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今天早晨我聆听了赵老师的这节课,感受颇多。
一是板书和(PPT)简明扼要。板书和(PPT)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展示环节,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它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的好坏,观其板书设计和(PPT)这两个切入点就可以看出来。洪老师的这节课板书简明扼要,PPT简单直观,使学生一看就明白课文内容、写法以及主题。
二是课堂切入点贴近学生生活。导入是一节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贴近生活的导入让学生感觉更加亲切自然。赵老师用和学生的谈话导入,谈一谈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学生们兴致盎然。
三是课堂目标明确。这节课给我们展示的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想到了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互换角色,走进文本感悟情感,领会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旨在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生活。
值得商榷的的地方:
一是朗读教学要注重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段落。课文内容较长,要是全文朗读就会显得时间不够,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然后就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教学,让课堂有足够的书声,使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
二是问题的切入一定要有启发性、发散性、针对性。我们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预设许多问题,同时在课堂上学会随机应变,适时寻找教学契机,让学生在问题中获取新知。教师要用问题、风趣的语言激起课堂波浪,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让快乐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