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主要体现朱德以身作则,和群众同甘共苦的革命领导人的崇高品质。执教老师在教学时,就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其一:朱德是谁?学生课前读了拓展阅读,应该对朱德这个人有了一些了解,先让学生交流,学生有说的不到的我再补充。其二:朱德用“扁担”干什么呢?课文讲了朱德和扁担的什么事呢?好,就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课文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光是读这段话,学生很难想象当时的情况。特别是对“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这句话的理解,应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红军遭到了敌人的围攻,进而引导学生抓住“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第二自然段中介绍挑粮的原因老师训练学生说话,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外面这么危险,路远难走,还有人愿意去挑粮吗?“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这句话告诉我们,战士们非但没有被困难吓倒,还“争”着去,可见战士们挑粮的高涨热情。“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