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王倩倩执教的《穷人》一课,首先,王倩倩老师流畅的语言,亲切的回应,适度的点拨,鲜明的目标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接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紧扣单元要素,有向展开教学。
整堂课,王老师结合小小说的特点,从梳理情节入手,让学生通过读说,来感受小小说的内容。接着,聚焦环境,关注相关的词句,感受环境的恶劣,家庭的温馨,初识“穷人”,穷人穷,却勤劳,穷人穷,为生活顽强坚持。就是以“心理活动切入”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一波三折,自己探究、揣摩桑娜的内心思想,从而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自由的喷发。
品味“忐忑不安”,关注心理历程。
课堂前十五分钟是学生思维的黄金时间。王老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引导学生品味“忐忑不安”。提出“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们与文本进行了亲密对话,抓住了桑娜的动作“一惊,站起来”,神情“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并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疑问号、感叹号的妙用,然后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进行交流分享。
四、立足语文要素,实现读写结合。
王老师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品味对人物心理“忐忑”,关注其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最后又集中归纳了本课的写作特色,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