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评课稿
老师执教的《梅兰芳蓄须》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也是本次优质课出现的唯一一篇略读课文。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感谢老师给了我再次细细研究统编版略读课文的机会。
1.略读课文中字词教学的要求应明显低于精读课文。
一般情况下略读课文只要求学生“认识生字”,没有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教学一般不作重点。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引领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借助动作演示等多种策略理解字词意思,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理解一般不作重点的理解与赏析。在这节课上,老师利用专门的字词检测环节,对词语进行了分类,理解了“纠缠”的意思,处理了多音字“宁”,很用心,如果是一篇精读课文,此环节是值得点赞的,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就感觉有点“过”,不管是时间分配还是环节设计上。
2.略读课文应关注学生学法的迁移运用。
精读课文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并且给出了明确的路径,略读课文却更关注迁移运用学习方法,开展不同方式的阅读。部编本教材让学生自主运用“带着问题默读”“边默读边圈画”等方法学习课文,大胆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充分体现略读教学的特点。有了鲜明的目标指向,我们就能确定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以下三点:(1)把握课文大意 ;(2)自主学习、交流感受 ;(3)沟通课内外,适度拓展延伸。所以,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别深”,从课内引向课外,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老师这节课上,她已经很有意识的进行此目标的达成。用主问题:梅兰芳在一次次的绝演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哪一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你默读课文的2——7自然段,用“——”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用“○”圈出关键词,并简单写写你的体会。引导学生学习,将“默读、圈画、批注”等要求穿进任务里,但在交流“体会、感受”环节,教师牵引过多,分析过于细碎,其实这种现象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项项任务都不想放过,什么都想抓,什么都不想放,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在这一点上,薛校长的一番话可能会给我们一点启示,他说:抓住一点,一课一得。所以,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不妨看“阅读提示”。其实薛校长在间接地告诉我们:解决了“阅读提示”的问题,便是略读课文的所得。想想还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