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赵老师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深有感触。
一、学生主体性强
赵老师在指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时,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小组汇报后,赵老师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读“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问“.那她到底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幸福?”于是赵老师指导学生先研读小女孩的四次幻境,通过想象、读、悟、放大小女孩在幻境中的美好、幸福的甜蜜感受,在读中体会情感,层层递进
二、教学思路清晰
赵老师用过渡语“火柴终究要灭的,小女孩所渴望的东西得到了没有,结果怎样?”把沉浸在小女孩美好幻境中的学生拉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使学生走进文本之中。
赵老师还设置了让学生说一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的问题。为使学生更有话说,赵老师先让学生欣赏我国儿童诗歌《你不要问这是为什么》,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表达思路,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到更好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