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通过教学我认为取得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成绩。
1、目标明确,教学方法恰当。
为了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知识,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有知识目标:学会11个生字的读音与形,会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力目标:学生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激动、兴奋、期盼的心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会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教学重点;学生学会一二类字的认读与书写。体会作者的激动、兴奋、期盼的心情。。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激动、兴奋、期盼的心情。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2、识字教学集中与分散并重,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共有11个生字需要识记,如果每一个生字都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使整个教学环节过于零散,老师教得忙乱,学生学得疲劳,耗时而低效。为了让本课的生字教学有所侧重,扎实高效,我采用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本课只认不写的生字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互学的优势,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读一读、认一认、考一考,然后以卡片抽测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结果,及时订正字音,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给每个生字组词,再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总结规律,高效识字。如,“‘睡觉’的时候要闭眼睛,睡与眼睛相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这样学习汉字,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而且也为孩子将来自主认字、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设计处理就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会写生字的教学,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克服了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负担,使识字教学更加轻松愉快,课堂变得短时高效。
3、加强了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始终把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的、流利的读通课文,识记生字。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自己的读,基本上会读通课文了,会认识本课的生字了。在互学环节让学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样子,碧海蓝天的美景,将这些美好的感受吧带入诗中,利用分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等方法进行朗读。通过课件观察大海不一样的颜色,观察白云的洁白柔软,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期盼之情。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会从读中体会作者的激动、兴奋、期盼的心情。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从而突破了本文的难点。整节课学生都在朗读,学生读的认真,读的有感情,学会读书了。
4、小组合作学习高效。
作为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不知道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本课我设计了两个合作学习场景。第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生字,学生在小组内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学生在小组内学习生字,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了识字目的。第二个小组合作场景是评学环节仿照课文写诗,学生在小组内各自交流了自己写的诗。,我要求孩子们试着用诗歌中的句式续写诗歌,没想到孩子们说的还真不错,不比文中小作者的差。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更似文思泉涌,越说越起劲,最后只能因为时间不够而暂停续写。这两次合作学习都很高效,学生也知道了怎样合作学习,也在小组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在小组内学到了知识,解决了问题,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5、存在的问题。
由于前面当误时间太多,导致学生的随堂检测时间不够,所以今后还要进一步地优化课堂,给学生留够检测的时间,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虽然预设时准备得很充分,但实际教学中还是忽略了,没有做到及时而富有激励的评价,以后教学中一定要在平时多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与养成,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