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孔老师的《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我收获很多,高年级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让我折服。主要亮点有以下几点:
1. 课堂环节设计合理,首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任务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观察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电器元件,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重点让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内部构造);三是就是让学生动手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要求将连接方法用实物图画下来。完成之后,让学生展示出不同的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并且交流发现不同点,再观察比较这些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 板书新颖,电器板贴,展示时学生直接画出导线即可,节省了很多课堂时间,提升了课堂效率。
3. 学生动手操作多,学生课堂积极性高,表现力很强。很好地体现了科学课上的“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4. 紧扣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师声音也很甜美。
5. 衔接合理。通过几个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小灯泡会不会亮,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
6. 最后是学习安全用电知识,此环节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安全用电常识;再次提出生活中的灯点点亮的原因首尾呼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再现;通过小调查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体现“科学与人文”教育有机揉合的现代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