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陈老师的《四季之美》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目标清晰,层层递进
在教学中陈老师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流利的同时让学生去发现四季的美。在检测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陈老师结合学生读的现状,给予了必要的指导,比如“晕”的读音的辨析,比如对“窠”和“比翼双飞”的理解,比如最后一节中对于“的”字短语的朗读。
二、反复朗读,感悟情感
陈老师的整堂课都是在读中赏析,初读,发现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再读,把四季之美读成几幅静态的画面,并给画面命名,同时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结构;三读,关注画中之景,感受动态描写的特别表现方式——春季天空颜色变化,夏夜是暗夜飞萤的独特姿态;四读,感受作者独特的视角。五读,读出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每一次读,都有其不同的目标。
三、利用资源,感受语言特点
在教学的结尾处,陈老师出示了另外两篇《四季之美》的翻译片段,并问学生喜欢哪一版本的翻译,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发现了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让整个课堂学习变得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