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这一课主要写了列宁、小男孩、灰雀之间的故事,整篇课文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呵护小男孩的自尊心,对男孩的爱护,也展现了男孩的天真、诚实和善良的品质。这也是三上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感悟文中主人公的美好品质的一种体现。
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围绕“爱”这个主题展开。首先,我让学生看灰雀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和观察,说一说灰雀的外形,进而出示第一小节,感悟文中是怎样描写灰雀的?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灰雀不仅外形美而且性格也很活泼可爱,歌声婉转动听,有了这基础,再让学生感知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就水到渠成了。
文中其实提到了3种“爱”。首先列宁对灰雀的爱,这是最浅层次的爱,也学生较容易理解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边读文边找关键词,“每次”“经常”“仰望”等就能感受到。而后两种爱,小男孩与列宁对灰雀的爱的不同,以及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则有些难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后习题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感悟列宁和小男孩对话时各自心里在想些什么?读出对话语气。在教学到——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时,我问孩子:“列宁为什么这么说?此时他知道灰雀的去处吗?”这时有些学生不能理解列宁怕伤害男孩的自尊心,宁可自言自语,也不直接质问小男孩。我引导学生从省略号中看出男孩的心虚、不安,从他肯定的回答“一定会飞回来!”,确认是男孩抓走了灰雀,利用学生的困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读书思考,领悟到列宁爱男孩的情感,引导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儿童丰富而敏锐的情感得以流露,从而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本节课虽然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经验的缺乏,能力不够,在行课过程中,好多答案是我给孩子的,在他们无法靠近我预设的答案时,我临场应变能力不行,不能很好地去引导,没有深入挖掘资源,好多环节就匆匆过去,学生学得也不够扎实。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人物语气时,学生在读出列宁焦急、惋惜的语气时,难以表达出这种感觉,我请了一个同学读,之后我示范读,学生还是把握不准。
整课的教学,虽内容丰富,也有不少缺陷。总之,教师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而我始终走在路上,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