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2月评课
发布时间:2021-01-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静琪


12月17日下午,在薛家实验小学观摩了潘虹老师的《月迹》一课,我对统编版的沉浸式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月迹》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如果按一般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展开,难以在短暂的一节课内将月亮之美展现在学生眼前,月亮的那种“淡淡的、酥酥的、甜甜的”感觉也难以品味出来。潘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语言之美。这篇课文是现代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其中有不少儿化音和叠词,潘老师在教学中紧扣这些词语,将一篇长文章浓缩成六组词语,还引导学生用方言来读,很有味道。仿佛每一组词语背后都有一轮圆月在跳跃,如果能抓住这些文字展开教学,不同心境下的月亮也就自然而然出现在学生心中。潘老师的教学很有层次,先让学生读准词语,在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叠词的作用,最后在诵读中感受叠词的音韵美。这样在潘老师深情言语的引导下,带着不同味道的月亮,在学生心中扩散开来,让学生由内而外地受到感染。

  潘老师还善于设置情境,让学生整节课都在情境中学习。比如上课伊始,通过古诗,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勾起孩童对月的美好回忆。寓情于景,回忆咏月的诗句,引导学生体会月亮的痕迹,勾连古人对月寄予的美好愿望。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紧接着让学生去文中寻找月的踪迹,将整个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追寻镜中月,感受动态美后,又欣赏院中月,感受静态美,最后,引导学生述月之趣。师生整节课在文字间赏月、追月,达成了育人目标,收获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我学习的榜样。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