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主题班会课,主字打头,主就是主体、主动、主导。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让孩子能主动学习。教师要发挥好主导性,看准关键点,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指导孩子学习。既然是班会,班会全班同学都要参与,学生的参与面与教学效果正比的。当然,这里的参与面不仅仅指的是身体的参与,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和思想的参与,多让学生动脑。主题班会课,他是一门课程,我们就要看重课的目的性和教育性。我看了以后觉得非常有共鸣,所以,我就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全员,更应尊重个体。
教育,没有最好,只有合适。虽然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张老师在讲解蛋孵小鸡的原理时丰富、科学、有趣。让每个孩子都充分参入到其中。其实,每个个体不一样,我们尊重全员的同时,还应让孩子们有所侧重,知道因人而异,因事而为。
二、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整合,凸显强化“主题”。
张老师的班会课由络的使用所带给学生对于“主题”的感性认识,到利用传统媒体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所带给学生对于“主题”的拓展延伸,无疑是睿智的,但教学中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整合,更加凸显和强化了班会“主题”。仍以张老师的课为例:如,情境导入后,小黑板及时出示主题;实践活动后,课件出示相关格言……如果说传统媒体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那么现代媒体的穿插使用便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这堂班队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这堂课培养了学生健康的情趣,尊重了学生的心灵,丰盈了孩子的生命,为孩子将来理性而快乐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