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英子“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黄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黄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 黄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英子的鼓励和赞扬,给英子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 、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黄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如果你是英子,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英子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角色共鸣,入情入境
英子是本课的主要人物,课文主要是围绕英子的神情、动作进行描写的,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从而深入到人物内心,去感受她的心中所想。黄老师的这一课,在这一点上处理得相当成功。她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到描写英子神情和动作的句子,然后通过读去感受英子此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学生在读、思、想的基础上,和英子的内心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把英子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体会得淋漓尽致。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觉教得轻松,学生读得到位,听课的老师也听得入情。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
读完最后一节,黄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