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反思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简练,主要讲述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工作了三天三夜的动人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本课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就是在课堂中的“对比教学”。 本课同时出现了三个学生容易混淆的词语——“连续、继续、陆续” 。教学中,我没有片面地讲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也没有把这三个词语分开单独造句,而是用幻灯片让学生选词填空:“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后。战斗激烈,伤员( ) 从战场上抬下来。白求恩争分夺秒,冒着危险,不肯撤离,坚持留在手术台旁( )工作,就这样,他( )工作了 69 个小时。”让学生凭自己对三个词语字义的了解来进行填空。这样看似平淡无奇的选词填空练习却让学生轻而易举地了解了文章梗概,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课文描写的事情久远,而且是战争环境,学生对于战争的环境残酷认识不足,这时我表现得比较急躁,认为学生应该会通过电视剧、电影等理解战争的残酷性,殊不知现在的电视剧和电影对于战争的残酷性描写较少,相反戏谑成分较多,因而学生对于白求恩抢救伤员的危险环境认识不足。我在备课时应该准备一些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课文的复述。复述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熟悉课文的最 好方法。同时要加强备课的目标的落实,备课文,备学生,准备一些战争的视频,让学生身 临其境,从细节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