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让儿童喜欢——史老师的语文课》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2-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娟

寒假在家,有幸拜读了史春妍特级教师的著作《让儿童喜欢——史老师的语文课》,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史老师的课堂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汉字情感,善于采用“双线”并进识字,回顾我的课堂,识字教学枯燥乏味,不够生动有趣,基础薄弱的孩子基本都是死记硬背,不能体会到汉字背后的文化。

史老师强调汉字的构形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理可依、有理可析。透过汉字,可以传承文化、启迪思维。而我,最需要学习的正是这一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统一。书中,史春妍老师以“整”“好”两字为例,从具体的汉字教学出发来谈“双线识字”。一条是“逻辑线”,即引导学生由以往的数笔画到关注汉字构形的规律及联想线索;一条是“情感线”,由以往的机械识记到关注汉字形义之中的文化内涵。

    针对汉字的特点,史老师提出了识记汉字的四种方法:(1)联想图画;(2)拼搭积木;(3)寻找规律;(4)大声朗读。

    在阐述“联想图画”法时,史老师举了“子”“目”“耳”等字为例。在讲到“目”字时,史老师带着学生们观察古汉字的字形,指出“目”的古文字就像一只大眼睛,外面是眼睛的轮廓,里面的两横就是眼珠的样子,所以“目”就是眼睛的意思。

在解释“拼搭积木”法时,史老师详细讲解了“日”这个字。她例举出由“日”作为汉字积木拼搭起来的“旦”“朝”“杲”“暮”“杳”“昏”“晚”等字,从而揭示了这些字的字义是由“日”在汉字中的位置以及该字其他部件的意义所决定的。比如“旦”字是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朝”字则表现了早晨太阳慢慢升高到草和树中间,月亮还没完全落下时的样子。

在讲解“寻找规律”法时,史老师从“好玩的部首”与“有趣的声旁”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犬”作为部首时为“犭”旁,如“猫”“狼”“猴”,它们都和狗一样是四条腿的哺乳动物,所以“犭”是这类字的部首。“有趣的声旁”以“巴”字为例,史老师先讲解了“巴”的意思,进而引申到“疤”“爬”“把”等字,让学生们在趣味中理解形声字的意思。

“大声朗读”法,史老师谈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识汉字要不断复现,大声朗读。

史老师的识字教学既有条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的特点,对今后的识字学习更加充满兴趣。低年级是以识字为核心目标的母语教育启蒙阶段,也是奠定儿童一生汉字情感的重要阶段。读完史老师的书,受益匪浅,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深挖汉字背后的艺术,更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给孩子们,让她们的汉字素养不断提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