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与美相遇,美不胜收
——读《课堂,与美最近的距离》有感
发布时间:2021-02-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菊平

与美相遇,美不胜收

——读《课堂,与美最近的距离》有感

寒假里我认真拜读了牛秀娟主编的《课堂,与美最近的距离》一书,从而在书中品语文之醇美、叹数学之趣味、享英语之烂漫、赏音乐之缤纷、玩体育之快乐、赞美术之创意、呈科学之精彩......臻美课堂,多元至美。

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通过发现美的眼睛,积极构建“臻美课堂”,引领师生去发现美、创造美。让各种课程化成美的风景,让风景中的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都浸润在这美的课堂中,把学习变成一种天然的向往与喜爱。让教与学充满情趣,富有成效。

书中对我们英语学科提出最重要的课堂改革是“享受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应确立以“体验、丰富、灵动、多元”为英语教学学科关键词,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快乐环境,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快乐地跨进英语的殿堂,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英语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英语教师要树立“享受语言”的学科价值观,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享受英语学习的魅力。

一、体验: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

体验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同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在于:在社会情境中培养学生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语言做事情,将英语课程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的高度,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而体验最真实有效的方式,就是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去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能创设仿“真”场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英语。

如我在教学See the doctor一课时,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教学更好地还原生活,我给学生创设了在诊所里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情景。  

D: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S1: I have a headache.

D: OK. You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

D: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S2: I have a cold.

D: You should stay in bed.

……

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体验让学生与其周围的生活世界建立起了实际关系,教学因为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瞬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课堂变成了有真正意义的交流的场所,诱发其交际欲,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二、丰富:输入多样丰富的课程资源

丰富,语出《新书大政下》:“政治,然后民劝之;民劝之,然后国丰富也。”《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曾听过沈婷老师执教的一节公开课,内容为四上《Unit8 Dolls》第一课时Story time板块。沈老师教态稳健,活泼自信,给大家展示了一节灵动和生动的高效课堂。

1.以音乐丰富课堂——让英语知识变得灵动

课堂伊始,一首My eyes, my ears”歌曲活跃课堂气氛,导入课题“Dolls,这样以唱激趣,用歌促学,使学生掌握了身体部位相关词汇。

2.以游戏丰富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游戏是英语教学中人为创造环境的教学形式。本课在最后的综合输出环节,沈老师先让学生同桌玩Listen and touch”的游戏,再让学生全班互动,一起玩这个猜朋友的游戏,鼓励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用英语,从而帮助教师将单调乏味的复习巩固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3.TPR丰富课堂——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在英语教学中,TPR教学法(指全身反应教学法)常被应用。开篇的歌曲沈老师运用TPR和学生一起互动,学生每一个精彩的动作都来源于老师声情并茂的演示。在单词教学中沈老师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并且在每一个单词教学后老师都让学生做动作,如单词eyesears教学结束后老师发出指令让同学们“touch your eyes/ears”等。

4.以故事表演丰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沈老师在课前用简笔画画了一个男娃娃和一个女娃娃的框架,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老师不断地完成板书,最后引导学生利用板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娃娃描述,这样的活动是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对所学语言的运用,进行语言的内化输出。

三、灵动:焕发学生思维活力的乐园

灵动,有“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的意思。灵动的课堂教学,就是一种鲜活、生动、高效又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灵动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激情奔放的课堂,是闪耀着师生智慧光芒的课堂。英语学科灵动课堂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提高高阶思维品质的能力,平时在课堂上只有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使课堂静中有动,使课堂活跃有实效,教育教学效果更好。

1.灵动思维,各美其美。

教师有意识的“留白”与等待不仅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表面的停滞下涌动的是学生跳动的思维。如:我在教学6Unit5 A party一课时,运用将要到来的节日Womens Day导入,通过师生交流When?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your mother / grandmother / teacher? 等拉近师生间距离,同时进行情感的交流,也为下面谈论Childrens Day作铺垫。

T:Womens Day is coming. Boys and girl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your mother / grandmother / teacher? 

Ss: ......(学生既要考虑自己将会做的事情,又要组织好语言,这段时间要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S1Ill make a nice dinner for my mother.

S2Ill clean the house for my grandmother.

S3Ill make a nice card for my teacher.

S4Ill give them a big and warm hug.

......

2.灵动课堂,自由合作。

本节课我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和发现,主动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如Culture timeLets compare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同桌讨论的方式来发现,总结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再以pair work的方式交流中西方差异。再如sound time,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编rhyme。学生的这些主动学习行为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而且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了学习策略,提升了能力。自由与和谐的氛围是创设灵动课堂的关键,小组内进行合作与体验是创设灵动课堂的重要途径。

“动”是英语教学的生命,“灵”是英语课堂的核心,所以,只有追求“动”,才能打造出精彩的英语教学生活,只有讲究“灵”,才能创造鲜活的英语课堂生活。

四、多元:融过程与结果的学习评价

多元就是事物所具有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它表征着民主、平等、自由,以及开放、选择和宽容,他主张求异、个性和创新。在教学中,提倡结论的多样性和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过程的多样性,强调求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鼓励创新,反对教学的单一性,专制性,以及无条件的求同和以循旧性和强制性为前提的统一性。多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评价,以及学生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其中终结性评价通常以测试为主要形式,英语测试的方法为口语测试与听力、笔试测试的综合。口语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或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内容主要测试所学话与语篇的朗读与表达,成绩占总成绩的20%。听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语音识别能力,以及对句子、语段的理解能力。笔试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书写,重点句型运用,以及阅读与写作等综合能力。两者成绩占总成绩的80%。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评价方式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多读书可以让我们更有智慧;多读书也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大家要多读书,从书中寻找美、发现美和欣赏美!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