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聆听了六语组两位老师的课,短短一周却呈现出如此精彩的课堂,令我钦佩。以下是我对这两堂课的浅见: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立足单元要素
这一单元的单元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两位老师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都能立足单元要素,李雯老师通过日历让学生发现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介绍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明晰作者写这些重要日子里的习俗时的详略安排,随后引导学生探究1-2小节中作者是怎样重点写好腊八节的两个习俗的。《腊八粥》一文详略安排十分明显,因此徐佩老师开门见山,聚焦“等粥”部分,通过现场采访、对文章内容进行补白、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从八儿的所猜、所见、所听入手,围绕八儿的动作、语言等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文本在写作上的奥秘。
二、关注文章的语言特色
两位老师在解读文本时都关注到了文章的语言特色。李雯老师将文中关于春节的吃食儿、玩意儿、人们喜欢做的事情的相关词汇罗列出来,让学生理解、朗读,既让学生体会到北方方言的特点,又对这多姿多彩的北京春节有了初步认识。徐佩老师教学“松劲”一词时,先让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说“松劲”,上出了情趣。
一点困惑:单元要素中还要求学生习作时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而且详略得当显然是指向写作的,是否要注意读写的迁移?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作者是怎样写好重点部分的,但是落实到自己的写作中,该怎样写,我们执教时是否应给予方法的提炼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