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腊八粥》一文,美味的腊八粥只是一条线索,由此引出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等的细节描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表现八儿的可爱,也正是八儿的可爱,勾勒出作者内心深处关于故乡关于童年的那份温情与美好,这便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这一份温情,深深地埋在了沈从文的心里,也流露在字里行间。《腊八粥》一文,虽然简单又质朴,可那浓浓的情,那绵绵的思,早已融在了那碗腊八粥里。
沈从文小说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分的修饰,语言质朴无华、贴近生活,同时又生动传神。沈从文描摹事物、刻画人物时通常着墨不多,只做最客观、最自然的描述,但因为观察细致,且驾驭文字的能力极强,故只需寥寥数语,就能准确地表现出其神韵,令读者很容易就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如本文在细腻地刻画了八儿等粥时的言行、心理等,使学生学习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素材。
对于经过了六年学习的孩子们,品读文章的细节描写已不是难事。能运用多种方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真正读懂文章,进而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形成自己的看法,以及透过语言文字领悟作者的情感才是本课的重难点。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读悟,感受八儿的可爱天真,同时也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于家乡的那份质朴的情感。
在行课过程中,我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顺序。引导了解课文的大意,从题目腊八粥入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围绕八儿和腊八粥写了哪些事。明确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喝粥”的两件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梳理课文的脉络。同时回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在教学“等粥”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找出等粥过程中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然后结合课后习题。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从中体会作者怎样借助人物所见所闻所想,侧面写出腊八粥的美味诱人。同时还要结合课后练习题第三题,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感受作家语言的生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将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与人物活动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同时,学习“喝粥”部分体会文章布局谋篇的妙处。引导学生谈论交流感受,体会作者将人与腊八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出腊八粥的诱人;人越馋,腊八粥等待的时间越长,人对粥的期盼就越强烈,腊八粥就让人觉得更加美味。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的感受来写腊八粥的特点,将腊八的风俗习惯根植于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中。更让读者感受到腊八粥的甜蜜,腊八节风俗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