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评课《腊八粥》
感谢六年级组为我们展示的两节精彩课堂,观摩徐佩老师执教的《腊八粥》,我学习并思考了以下几点:
一、方法指导品悟人物形象
八儿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年幼的小男孩,徐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品悟描写“八儿”的语句,学生交流后徐老师总结概括出四种描写方法,动作、眼神、对话、心理状态四方面的细致描摹,凸显出八儿天真可爱的性格,将八儿期待吃腊八粥的馋样儿描写得丰满生动。尤其是动作描写,徐老师指引学生关注“进进出出”一词,创设真实情境,学生想象表达,第一次进来八儿会问什么,妈妈回答“时候还早”,学生想象八儿每一次进来都向妈妈打听腊八粥是否煮好,可妈妈总说“时候还早”,这可把八儿急坏了,八儿想吃粥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就从这个词中感悟了出来。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也很有趣,徐老师让学生朗读删减后的对话,并与文中的对话相比较,学生从“妈”、“那”两个字中感受出了差别,两个“妈”的呼唤,更体现了八儿作为小孩子的可爱与撒娇。聚焦八儿的“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补充想象,感悟八儿想吃腊八粥与母亲讨价还价的小贪心。
二、联系生活品读文本语言
作者沈从文的湘西方言出现在这篇课文中,比如“上灯、松劲”等词,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语言的意思,徐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家乡方言说说“松劲”一词,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感悟到了方言词所表达的情味,体悟到文本用方言表达的亲切。
三、任务设计基于单元整体
薛辉校长在点评时围绕研究主题“单元整体、学习任务设计”展开,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风俗,北京的春节、藏戏等等,这些地方特色的风俗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学习任务设计时应与孩子们自己熟悉的风俗相勾连。《腊八粥》一课可将八儿等粥、分粥、看粥三场景分块呈现,抓住“进进出出打听、不断讨价还价分粥、四次叹气”,感受八儿对粥的喜爱。基于单元整体多姿多彩的八方习俗,可将北京春节、各地习俗和元宵节融合到一起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大单元视角下的文本解读,将单篇课文串成了一条线,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徐老师的教学设计精巧,行课时师生交流自然又互相碰撞思维的火花,课后薛校长以研究的眼光带领我们更深地解读教材,这些都值得我吸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