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腊八粥》评课
发布时间:2021-03-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宏露

《腊八粥》评课

有幸聆听徐佩老师执教的《腊八粥》一课。本文出自沈从文先生之笔,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表现了八儿活泼天真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人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眷恋。听完了徐老师的这节课,我有以下两点想法。

一、教学设计,层层递进

徐老师对课文的把握十分到位,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活动一:激趣导入,理清文脉简洁不简单。徐老师基于学生实际出发,深知腊八粥在物质丰富的现代对学生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于是,教学伊始,徐老师通过品读课文片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那个年代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之情。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为下文感受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之情做好铺垫。活动二:走进文本,悟形象品粥味承上又启下。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自主赏析课文中描写八儿的语句,感受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之情,感受八儿的天真烂漫。这一环节既承接上一环节,又是对下一环节悟情的重要铺垫。活动三:走进作者,感受情怀升华主题。在前面的一再铺垫下,徐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主题------课文对粥和人的描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母爱、对家乡、对童年的一种深深的眷恋。

二、方法指导,贯穿始终

徐老师的教学不仅把文本内容剖析地淋漓尽致,而且在方法指导上也很有技巧。第一,教学描写技巧。在分析八儿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徐老师先是让学生去找描写八儿的句子并思考这些句子属于人物描写的哪种描写。接着,在学生交流分析时适时点名描写手法,包括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徐老师的教学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扎实有效的,抓住关键词,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描写手法对于刻画人物的重要性。其次,教学写作技巧。有详有略的写作技巧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徐老师的教学很好地落实这一重点,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等粥”这一详写,极少部分的时间教学“喝粥”这一略写,让学生在比较重感悟有详有略这种写作技巧的妙处。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徐老师的这节课文质兼俱,让我收获满满。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