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共筑沟通“彩虹桥”》
共筑沟通“彩虹桥”,赋能生命七色光。3月25日下午,我们有幸观摩了五年级承办的精彩的班队活动,一节是郭桃琴老师执教的《红领巾学党史》,一节是卓晶晶老师展现的《共筑沟通“彩虹桥”》。我思考卓老师的班队活动,学习了以下几点:
一、主题贴近学生生活
班队活动的主题可宏大可精小,可以紧跟时代背景、热点话题,也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卓老师选择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亲子关系,如何与父母相处是大部分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小队以“吐槽大会”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孩子们与父母相处的现实矛盾,让我们听见了孩子们真实的心声。走进孩子们真实的内心世界,教育才得以发生。作为班主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不可忽视。
二、内容环节设计精巧
卓老师的活动设计在推进上有回环之感,学生吐槽后,并没有紧跟着就出示家长的回应,而是让调查小组汇报他们调查与思考的成果,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思考“为什么我们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接着抛出“如何沟通”的问题,另一小队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了他们的思考,而后再播放家长回应“吐槽”的视频,经过几番思考,先前吐槽的孩子心里也多了理解与体谅,听到妈妈的回应便更能感悟到父母的用心和不易。这样设计先给孩子自由说出自己的心声,再给他们空间去辨析思考,最后回过来听听父母的回应,有效地帮助孩子由心地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相处的三大妙招:先冷静、耐心说、多理解。
三、活动呈现丰富多样
各小队用不同的形式展现了生活中与父母的关系,在活动呈现形式上体现了整合融通的理念,有学科的融通,如调查问卷的结果整理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情景剧呈现运用了表演的方法等等;除了学科的融通,还有资源的融通,善于用好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如请家长录制视频回应孩子的吐槽、亲子阅读打卡、亲子诗歌朗诵等,还邀请专家沈老师为大家开展微讲座。吐槽、制作调查问卷、整理调查结果、体验父母工作等,活动的前期和过程中素材准备相当丰富,可见老师的用心,在情境创设中教给孩子们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的方法,促进亲子关系良好发展。
可改进之处:
卓老师的这次活动视频播放过多,直接导致课堂时间掌控不准。也让我们明白视频不宜过多过长,应在清晰活动目标的基础上,选择最有用的视频,达到目标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