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搭支架》 | 教时 | 1 | |||||
日期 | 4月 6 日 | |||||||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3.会设计和制作平面支架。 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5.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 重点 与 难点 |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加固不稳定形状的平面支架。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 性积 累 | 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支架,看看这些支架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三角形支架 | 学生看图片。
| 展示图片,观看图片,引出课题。 | |||||
核 心 过 程 推 进 | 活动一
搭 建 平 面 支 架
| 1、师:(出示图片)这些支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生:都形成了三角形,能够使其更稳固 2、师:真的是这样吗?四、五、六边形就不稳固了吗?我们将通过实验来验证。 3、师:同学们,看看实验用的吸管与平时的吸管有什么不同? 生:有凹勺 4、师:这种带凹勺的吸管是如何连接的呢?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5、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吗? 生:会了 6、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的连接方法,在保证每条边只有一根吸管的前提下,各小组搭建三、四、五、六边形,并对支架进行平面拉扯,测试它的稳定性。 实验介绍:用18根吸管搭建不同形状的支架 连接方式:带勺处插入不带勺处 为保证实验准确性:每个边只能有一根吸管。 7、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角形的支架是最稳固的,用的吸管数最少。 师:我们再请一组上来测试,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8、师:通过前面两个小组的展示,同学们看出哪种支架最稳固了吗? 9、生:三角形 10、师:刚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支架中,三角形支架用料上有什么特点吗? 生:用料最少 小结: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
学生猜测,动手。
学生观看视频教学
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平面图形一拉,就变形了。 发现三角形的最牢固。 |
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搭建平面图形,让从自己搭建简单的平面图形中,用拉一拉的方法,认识到三角形是最牢固的结构。 | ||||
活动二 加 固 不 稳 定 形 状 的 平 面 支 架
| 1、谈话: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请大家有什么办法,使它们变的稳定、牢固,谁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阐述:在中间增加吸管, 使它变成三角形。 2、师:刚才同学的方法在看科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架梁法。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种方法,先请同学们在图纸上绘制出用料少又能使他们稳固的方案。 3、师:我收集了两组方案,同学们觉得哪组更符合设计原则? 4、生:学生自由回答 5、师:这两组都采用架梁法,A/B组更符合设计原则。方案已经确定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对照方案进行加固,如果吸管长度不够,可以两根吸管连接起来,再减去多余的,如果吸管过长,就用剪刀剪掉一节。 由于衔接处没有插口,可以用透明胶进行固定 6、师:同学们一起动手试试吧 7、师:对比刚才,多边形确实不变形了,说明架梁法是行之有效的。 小结: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
学生提意见:给他们加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增加它的牢固性。
学生在图纸上绘制方案
2、学生实验
学生上台展示
|
小组合作的方式,用适当的鼓励机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教师适时指导。 | |||||
活动三 了 解 支 架 在 建 筑 中 的 作 用
| 过渡:刚才同学们搭建的都是平面支架,而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是立体支架。 1、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埃菲尔铁塔,找找它有什么特点? 生:里面都运用了三角形支架 2、教师补充:这些建筑物除了运用三角形结构稳定的原理之外,还运用了物体上轻下重、上窄下宽使物体重心下移,从而更稳定的原理。
|
学生看视频,分析、总结建筑的结构特点。 |
学会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建筑物,了解他们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 | |||||
活动四 搭 建 简 易 的 立 体 支 架 | 过渡:了解了这么多立体的三角形支架,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1、师:请同学们利用10根吸管,搭建立体的支架 要求:比一比谁搭得又高又稳 2、师:同学们都搭好了,哪几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一下? 总结:同学们都搭得不错,看来这节课的知识都已经牢牢地掌握了,这节课我们先小试身手,就不测量它的承重力,下节课我们将用50根吸管搭建高塔,老师会将钩码放在塔的最高处来测试它的承重力。 | 利用所学知识搭建立体支架 | ||||||
板书设计 |
2.搭支架 1、三角形最稳固,且所用材料也最少。 2、使支架稳固的方法:架梁法。 3、为使物体稳固还要上轻下重、上窄下宽使物体重心下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