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大远小》教学反思
“近大远小”是简单的平面透视原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却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生活资源,开展美术创作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发展,发挥美术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作用。由于教材的局限,书本前面安排的内容与此内容没有多大的联系,所以教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理解透视原理,上一堂学生听得懂的、有兴趣的课,是我思考的问题。于是课堂上我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入手,让他们来猜一猜。利用多媒体课件边欣赏边说:“有人的手指比黑板还大,这是为什么?从高楼上往下看,人变得和蚂蚁一样小。”这是为什么?“升旗时,红旗在我的面前变得越来越小。”这是为什么?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些平时不爱美术的、上课不听的学生都坐直了,一副兴趣浓浓的样子。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