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蒋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当一只虫子的感受。我从以下三点进行评析。
一、朗读多样化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教学中,老师透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男女生合作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透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构成。蒋老师运用了带着动作读小虫子的快乐生活,学生边做边读,更好地体会了小虫子的快乐,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了。
二、识字教学多元化
蒋老师的课堂的识字教学实现了多样化,她通过一词多义、多音字、古文字识字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文字的体会更加深刻。如在“免费”这个词语时候,蒋老师先通过勾连之前的“贝的故事”里关于贝字旁的字和钱财有关,让学生理解“贝”的字大多和钱财有关,由此推理出费指的是日常的开支,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拓展出话费、水费和电费,由浅入深的推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汉字的魅力。
三、教学设计有整合
蒋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很强的整合意识,在导入时,蒋老师有意识的整合了课后习题,巧妙地将“月”字旁和小虫子的外形整合起来,这样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肉月旁,又让学生体会了虫子的外形,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这节课注重了低段教学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听后豁然开朗,受益匪浅,是一节成功的课。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评价语的指向性可再明确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