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如何在小学英语Story time板块中利用插图和标题提升思维灵活性
发布时间:2021-04-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华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及有效迁移和利用知识的能力。提升思维活动的灵活性,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因素去思考问题,灵活运用不同策略去解决问题。所以在故事板块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标题和插图进行大胆预测。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使课堂呈现百花齐放的教学效果。

(一)读标题,预测故事大意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及核心。在故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标题,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进行头脑风暴式的猜想,预测故事大意。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的故事板块为例。授课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了课题“An interesting country”,接着提出问题:你认为故事会介绍哪个国家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观点,如 Chinathe USthe UKCanadaAustralia 等等。基于学生的回答,授课教师又追问:你能简单地说说这几个国家吗?学生发散思维,有的说:“China is a very big country.”有的说:“Basketball is popular in the US.”还有的说:“In Chinawe can see pandas.”等等。通过读标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对故事进行大胆预测和再构,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看插图,联想故事情节

插图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材知识的一种呈现形式。其色彩艳丽,形象深动,可以帮助说明文字内容,蕴含了大量的信息,且具有直观性、可读性和启发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每幅插图,展开丰富想象,对图片进行个性解读,再将多幅图片进行自由组合,大胆预测,构想出多种故事情节。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的故事板块为例。授课教师将故事插图打乱顺序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逐图观察,关注细节,发散思维,解读插图。例如,一幅插图中呈现了这样一个场景:老鼠咬破了困住狮子的大网,狮子开心地笑了。在讲解这一插图时,授课教师让学生根据插图中的景象,猜测狮子与老鼠说了什么话。学生有的说:“Thank you very much.”有的说:“You are so great.”甚至还有的说:“You are my friend. Lets go to have some nice food.”学生对于同一幅图片有着不同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基于学生对每幅插图的理解,授课教师鼓励学生联想故事发展的线索,重新对插图进行排序。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提供了多个版本的排序方式,但是每种排序方式都蕴含了学生自己的独到见解,也是他们各自对故事自由想象、灵活推测的结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