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5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5-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翔

  一、分析教材,挖掘语文能力训练要素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一下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故事。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明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阅读中明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我关注到这个故事特别适合发展学生的两项能力:

     (1)培养学生结合图片观察、把握关键信息和思维的能力。整个单元各课目标从15课了解内容到16课抓住具体内容再到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结合插图观察和思维,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作为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需要对前几课的学习进行能力提升,从而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教学中可以通过五幅插图中地点和景物变换,结合“掰、扛、扔、摘、捧、抱”这六个动作,寻找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借助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系、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通过课本中的五幅插图和教师板书,让孩子进行故事的复述,重视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二、设计板块,图文结合提升素养

  我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图文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受阅读的乐趣又能提高自己抓住关键词句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呢?我的指导思想就要充分尊重学生,将图文结合和语言表达贯彻课堂。

  下面,结合教学环节来谈,我将第一课时设计为以下四个板块:

  (一)成语积累,质疑导入。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准备了四个带有“猴”字的成语:杀鸡儆猴、猴年马月、尖嘴猴腮、沐猴衣冠,让学生找相同点,在积累成语的同时认识二会字“猴”,然后积累反犬旁的字。再齐读完课题后以问题:读了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质疑,从而快速进入文本阅读。

  (二)图文共生,读好故事

  这个版块是课堂的重点,主要让孩子在图文结合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发展把握关键词句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一环节:初读寻找地点信息,出示相应插图。教师出示自读要求: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大声读,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轻声读,边读边划,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文插图和文字:一块玉米地 一棵桃树 一片瓜地,并让学生上黑板把这些地点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教师画的小山上。教师趣味组织生字教学:

  (1)在学生说出“一片瓜地里”时,认识四会字“瓜”:

  这里面还藏着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宝宝呢!看,古时候的“瓜”呀长这样,你能在这个象形字上找到现在“瓜”的样子吗?(通过出示“瓜”的象形文字图片,让学生自己上来指,加深学生对于“瓜”这个字的字型印象。然后教师板书,学生边说笔画边书空,从而巩固生字

  (2)认识数量词,识字“块”:

  ①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些地方。读完后提问:这三个短语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寻找相同点:都有数量词。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只是答出都有“一什么”,教师自行总结:是呀,像这样数字加上量的词语我们就叫它数量词。然后教师提问让孩子填写数量词:出示图片“()香蕉”、“()苹果”、“()巧克力”,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理解数量词的含义。

  在学生说到“一块巧克力”时识字“块”。刚才小朋友说到一块巧克力,真是太准确了,像玉米地、巧克力这样形状是一块一块的,我们就可以用“块”这个量词,你还知道一块什么呢?学生进行拓展。最后理解“块”的不同含义:除了“块状”物品用块这个量词,块还可以表示货币单位呢,比如说一块钱。

  第二个环节:再读寻找小猴子看到的东西。

  教师边指黑板上的板贴地点一边带领学生复述:小猴子下山经过(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那他都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孩子再读课文。在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拿出“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这四个词语板贴,让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地点后。在交流中穿插进行识字教学词语积累:

  ①在学生交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时,识多音字“结”。正音,小老师带读,教师总结:结在读第一声jiē的时候表示长出果实或者种子。比如结果,读第二声jié的时候表示结束或者打结。小猴子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我们还可以说他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通过学生自主回答让学生明白把词语换一个位置,句子的意思不变。

  ②当小朋友说到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时,让这位小朋友带领全班小朋友站起来演一演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从而认识二会字“蹦”。

  ②练说“又()又()”的词语,课件出示水果,那这些吃的尝起来怎么样呢?你能用“又()又()”说说吗?通过学生自主回答,积累ABAC型词语。

  第三个环节,体会心情,读好句子。

  看到这么多好东西,我们都乐开了花,小猴子呢?结合插图中的小猴子表情和课文中关键词语“非常高兴”,让学生读好带有“非常高兴”这个词语的三句话。根据学生读得情况进行评价引导:非常两个字要重读。

  (三)还原故事,梳理路线。

  课件再次出示课文四张打乱顺序插图,再学生排序后,让学生根据板贴复述小猴子下山的路径、看到了什么。教师边指板贴先示范说遍,小朋友学说,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听。交流完好引入下节课:小猴子来到这些地方看到了这么多东西又干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找找。

  至此,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已完成。通过图文结合,努力让课堂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在孩子把握关键词句后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把“找”“说”贯穿整个课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