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 真实交流
——Unit7 What’s the matter ?语篇教学反思 周亚菊
第七单元What’s the matter ?主要话题是交流人的感受和提供一些帮助,为了交流的真实性,我创设真实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用本单元主要句型来交流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善于藏其“有”,甘于“示弱”,乐于在课堂上“隐身”,使课堂变成学堂;勤于“用弱”,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巧妙“留白”,留出学生个性放飞的空间;适时“追问”,引导学生在思维深处遨游。
阅读前,真实交流,聚类呈现感受类的单词。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和学生交流How are you ?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各种回答,丰富语言,如:I’m fine. I’m OK. Not bad. Just so so . Not so good. 如果学生回答Not so good,我就追问What’s the matter ?学生会说I’m happy\hungry\thirsty 等学过的一些感受类的单词。接着老师示范:I’m tired. 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学生畅所欲言:Have some coffee.\ Go to bed early. \Have a nap\ Have a good rest. \Here’s a sofa for you. 在真实的情境中,师生互动交流,思维的火花发生了碰撞,语言也变得鲜活灵动。Do you know other words about feeling?开放性的问题,又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集中聚类呈现和反馈了本单元主要新单词,同时拓展了lonely ,bored等情绪类单词,为学生的真实表达提供素材。
阅读中,通过问题推进教学,对文本的理解上不仅仅停留在本文知识内容的理解上,更多地关注到了文本结构和逻辑,是领会层次的理解即领会文字背后的信息,根据信息推测、推理、判断,领会层次的理解,学生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多元自主表达,重评论,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评论能力,学生的思维多元化。
阅读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结合即将到来的母亲节展开交流,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mother? I want to….侧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纵观这节课,课堂重在文本,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习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地扩展开去,学生有效地从“学英语”水到渠成的转变成“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