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课,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功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老师的课简洁、大气,给我做了很好的示范。她的这节课有四大亮点:
1、谜语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上课伊始,朱老师以低年级孩子乐于参与的谜语形式导入新课,引出本文的几个小主人公,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以读为本,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朗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在这节课中,读贯穿课堂的始终。表现在:1、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大声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等等。2、读有层次性。朱老师先引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这以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体验中独好每个角色,理解要下雨时,各个小动物的活动不同,同时也体会在下雨前动物们的着急心情,既理解了内容,又提高了朗读能力。
3、 品词析句,注重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朱老师这节课就体现了这点。在揭题审题时,朱老师就引导学生理解比较“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不同意思,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现象,使他们知道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敏化学生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然后,朱老师在随文阅读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在读与说中感悟“……正……”的意思。
4、扶放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要下雨了》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朱老师抓住了这篇科学童话的结构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三部分结构相同,都是讲下雨前小动物们的活动情况,所以采用重点指导和放手自学相结合。但是在操作层面上有点面面俱到。我认为应该只抓重点,放弃细枝末节,这样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总之,这节课老师教学的独到之处在于:
(1)紧紧把握新课标的主旨,突出识字和朗读两大重点;
(2)将教师定位于和学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学生及其独特体验的基础上,与学生真诚地做心与心的交流对话;
(3)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中诵读、理解、体验、感悟,营造了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