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6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6-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翔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出示3个喜欢的动物猜名称,出示动物的叫声猜读音,巩固形声字的规律,由此倒入课题《咕咚》。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2)课文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课文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课文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3)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对于扮演各种小动物进行情景表演很有兴趣,从而奠定了学生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在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大家就能够迅速地将文章中的对白找出来组成一个小剧本。教学《咕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学生对于小剧本的表演形式也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并且以句带段,有效地提升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升华。看得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4)字词巩固上,讲课文概括为一首简单的儿歌,并积累了一些关于盲目跟风的成语,明确本文的育人价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