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奇妙的世界》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写景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本文善于把平凡的事物写神奇,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世界的奥秘”,语文要素“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习作要求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主要从“构段”层面引导学生去体会,而本单元首次从“谋篇”层面让学生纵览一篇文章的结构。听陈静琪老师执教此课,我学习并思考如下:
本单元的课文层次都比较清晰,在教学时,陈老师围绕“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首先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接着,让学生找到相关景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一步理清课文脉络,即“言之有物”。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去品读世界的奇妙。围绕“整合信息”,陈老师将课文的3、7,4、5,6、7自然段进行整合,梳理出作者在写太阳、云彩、雨点时,分别是从颜色、形状、声音入手的,引导学生学会在介绍事物时整合信息。在课堂最后,学生能运用这些方法自己说一说天空的珍藏。“言之有序”让学生体会到按顺序抓住事物特点,从而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言之有法”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由读而悟,由悟有感,充分感受天空的缤纷色彩、云彩的奇异形状。丰富的想象使得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而且掌握了句式运用的方法,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基石。
本节课主要教学天空的珍藏,这部分文段文辞优美,篇幅不长。教学时,围绕本课的一个大问题:作者在写天空的珍藏时,哪些事物让你觉得很奇妙?需要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在一开始的教学时,陈老师更多的是直接告诉学生,没有放手学生去文中发现奇妙,表达自己的感受。后来陈老师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感悟事物的奇妙。